找到相关内容414篇,用时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莲宗诸祖生平与思想(2)

    ,犹恨,况陋文浅学而有吝惜哉!"可见,大师道隆德盛,感格人心之力甚大。净行社还有八十比丘,一千大众,念佛精进不懈。   大师严持戒律,才辩胜人,刺血书写《华严净行品》。以念佛法门自行化他,数十年...常大师亦著述问世,故其净土思想无从详考。大师在念佛实践中,注重引进《华严净行品》来规范、净化念佛人的身心言动。使净业成就更加上一份保证。莲社易名净行社,寄寓大师弘扬净宗的善巧与深旨。 明莲池、佛慧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1162467.html
  • 佛教对“环保问题”的看法

    ”又说:“常以柔软语,爱念于群生。”对他人要慈悲多说好话,不要吝于赞美,所言须能发人深省,提升道德,增加知识,这就是语言的净化。   有句偈语说:“面上是供养。”世间最美的就是笑容,我们要多给别人...污染,就是思想的环保;观念正确,凡事正面思考,就是观念的环保;口业清净,不讲脏话,不两舌、不恶口,就是语言的环保;心中烦恼、嫉妒、不平、愤恨等情绪,就是心灵的环保。   爱护地球,必须“开源节流”,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4362503.html
  • 中国历史上的比丘尼(2)

    汾阳),西河大明尼“遇道绰禅师讲《无量寿经》得知念佛法门”,遂以念佛往生;长安积善寺净具尼“衲衣乞食,一生,诵《金刚经》十万遍,专精念佛”,终得往生;南康(在今江西)庐山悟性尼得念佛法门后,“大历...进行严格考试,许多怕被勒令还俗的年轻尼僧纷纷逃离,唯有智贤尼所畏惧地留下。试后太守欲行非礼,智贤不惜性命,坚拒强横。又如齐集善寺慧绪尼遇刺史沈攸之沙简僧尼。统治者想要控制僧团的意图更突出地表现在僧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0262523.html
  • 白云老禅师著作:休庵随笔

    得名为相似,故名相似觉。  随分觉:谓圆教中的发心住、治地住、修行住、生贵住、方便具足住、正心住、不退住、童真性、法王子住、灌顶住等十住位。次以欢喜行、饶益行、恨行、无尽行、离痴乱行、善现行、...度论中释:  “云何为婆伽婆?天竺语:婆伽、秦言德,婆、言有,是名有德。复次:婆伽、名分别,婆、言巧,巧分别诸法总相别相,故名婆伽婆。复次:婆伽名名声,婆名有,是名有名声,有得名声,如佛者。复次:婆伽...

    白云老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1263000.html
  • 禅者的包容

    的意思,这是一种行为,你看到很多行为觉得忍无可忍。生活中充满了很多的冲突、不安和恨。所以容忍包含两层含义,第一,忍辱,别人打骂你,污辱你,你能够甘之如饴地去忍受,这个忍受有很多的层次差别。我们一...,完全包含了一切的时间和空间,很强烈的确定,去感受它。闭上眼睛,认真地想。外面还有没有一样东西,如果还有,都包含在里面。大而外,再也没有外面了,这时候,这个心的形状是圆的,是空泛的,非常圆满,世间...

    达照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12463442.html
  • 《华严经》思想略探

    饶益行 │善能利益一切众生 │  ├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  │ │ 恨行│ ...依次为:一欢喜地,二离垢地,三发光地,四焰慧地,五难胜地,六现前地,七远行地,八不动地,九善慧地,十法云地。  菩萨修行十地的第六地即现前地:据经中说,菩萨修造至此位,可住于缘起之智,进而引发染净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4163790.html
  • “道”与“心”--小论庄子与禅宗的共通之

    青黄赤白,亦上下长短,亦喜。是无非,恶,有头尾。“(《六祖大师法宝坛经·般若品》)这些都从不同角度言及了“心”的广大与无限。  禅宗有关“心”的理念庞杂包罗,有“真心”和“无心”的...。此所游已。”(《庄子·大宗师》),庄子进而认为一切人为有意的东西都会导致伤损“自然”的后果,他以马为喻,说道:  “马,蹄可以踏霜雪,毛可以御寒;食草饮水,翘足而陆,此马之真性也。虽有义台路寝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1464218.html
  • 寒山与拾得

    :“拾公你老可莫发嗔心啊!曾不见古人言‘是心中火,能烧功德林。欲行菩萨道,忍辱护真心。’”  拾得呵呵道:“说得好啊!但请你寒山老且莫怀疑我啊!我也听古人说‘是持戒,心净是出家。我性与汝合,一切...说戒。”  拾得笑着说:“即是戒,心净即出家。我性与汝合,一切法差。”  诵戒听他这么一说,直气得连声“唉,唉!”,接着又开始说戒了。  拾得则驱牛到院里,大声高呼国清亡化的僧人道:“道宗、道禅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1764804.html
  • 周叔迦:中国佛教史(4)

    衲僧底句?曰:西方日出卯。如何是正令行底句?曰:千里持来呈旧面。如何是立乾坤底句?曰:北俱庐州长粳米,食者贪亦。将此四转语验天下衲僧,才见你出来,验得了也。昭有《三玄三要颂》、《四喝颂》、《四宾主...等第户及未成丁、单丁、女户、寺观、品官之家,旧免役而出钱者,名“助役钱”。熙宁五年(1072)诏寺观奉有皇帝像位者免助役钱。哲宗元祜元年(1086)司马光为相,停止新法,以为下户单丁、女户、品官、僧道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3465223.html
  • 济群法师:唯识学的九个重点问题

    一切处、遍一切识,存在于任何时间、地点。从现代心理学考察,也有与之相当的概念,如注意、感觉、情感、表象、意志等。二是有关善恶的心理基础,即道德或犯罪的心理因素。如惭愧和惭无愧,贪、、痴和贪、...摄诸有生所贪着,是则名为菩萨解脱。若方便善摄妙慧,是名系缚。若有方便善摄妙慧,是名解脱。”《象头山经》(《菩提道次第略论》转引)亦云:“诸菩萨之道者,总略为二,云何为二?所谓方便及慧也。”这就说明,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63665358.html